專欄-產婦
【產婦】生產後,究竟 需不需要「親子同室」?
2018-05-15
這項由世界 衛生 組織(WH O)與聯合活兒童基金 會(UN ICEF)在 1991 年開始倡 導的母嬰親善措施 ,在台灣推行至今已超過 10 之久。 這項措施 本意是希望 藉由 母嬰的共同照護 ,減少 母嬰分離進而增加 母乳哺育成功機 會,但因政策 執行 的 規定要求 24 小時親子同室, 讓許多產後母親在面臨產後疲倦 與照顧 嬰兒 的壓力 之下,因而對於母職角色產生適應 的問題。 尤其 當哺乳母親, 碰上產後的乳房 脹痛、乳腺阻塞與乳汁不足等問題而須不 斷處理乳房問題時,更是讓產後母親 無法獲得充分 休息。
如果家庭 有共識選擇母乳餵養 ,「親子同 室」可以方便且自在地依嬰兒 需求 哺育 母乳,在輔助 成功 母乳哺育的確 有其成效, 但適當且正確性運用此原則 可 以避免 上述所提之狀況。 以下 兩點建議可作為 選擇親子同室的參考 與準備:
一、選擇「真友善」的親善醫院 生產:
目前 台灣許多醫院 均通過親善醫院 認證, 媽媽們可以在產檢時多花一 些 時間 與醫護人 員溝通了解 醫院 產後照護方式,衡量 其是否 自己 能接受的方式, 選擇照護的醫師 固然 重要, 但是醫療 團隊於產後 能提供 有彈性 、具個別化照護 的方式也是重點 ,因為產後才是邁向 為人母真實人生的開始。
二、具備「親子同室」的基本 認知
親善醫院 的核心 其中一項核心價值 就是 以家 庭為中心的概念 下, 協助 家庭 學習如何照顧新生兒與關 係建立就是親子 同室的真正目的。 因此, 親子同室 中 父母 與家人 ,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 下學習觀察 嬰兒 生理表徵、 了解嬰兒 正常的 表現與行為、 學習如何安撫嬰兒、 正確哺乳 姿勢 與含乳 技巧、 嬰兒 的排泄與了 解嬰兒 的行為模 式等等,這些都是執行 親子同室時父母 與家人的學習任務,也 是親子同室的基本 認知 。
親子同室就像是在醫院 先當實習 父母 ,有專業人 員在旁可以隨時諮詢 ,以 減少返家 後照顧 手忙腳 亂的機會。若有對親子同室的正確瞭解 與認識, 相信可 以擁有 一個愉快 的親子同室經驗並成功 地哺餵母乳。